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老一辈夙愿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老一辈夙愿 > 吴雁泽 “中国唱法”很有学问可做
吴雁泽 “中国唱法”很有学问可做
吴雁泽
个人简历:
吴雁泽(1940-  )男高音歌唱家。山东淄博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曾任武汉歌舞剧院院长、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音协第四届常务理事。演唱有《一弯弯流水》《清江放排》《手捧着红枣想总理》《我的太阳》《饮酒歌》。曾赴日、朝、意、法等国演出。现任中国歌剧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中国唱法”很有学问可做
吴雁泽

     “中国唱法”的研究,我觉得这是件大事,应该说是非常好的开始,这其实早就开始,只是在社会上没有这样一个团体,来予以系统的整理、加工、提高,来形成一个理论,从而把中国的演唱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进一步唱遍中国,然后跟世界接触。现在要诞生这样一个团体,是把这个事重视起来了。
     我作为一个歌唱者来说是非常激动的。我今年已经56岁了,唱歌也已经30多年了,当然比起很多老师从40年代就演唱研究,那我是小学生,但就我这个年纪,也唱了三十多年了,追求什么呢?就追求一个中国式的演唱,过去没有这么明确,过去是从服务观点出发,过去讲“三化”,第一是革命化,第二就是群众化,最后是民族化。这“三化”加起来还是大众化,就是必须要为中国人接受,这一点我觉得是从服务观点出发。我们这一行其实也是,你说你唱了一辈子,服务了一辈子,别人不接受,是多么让人悲哀。今天能够重视起来,我觉得是让我非常激动、感动的作法,我之所以今天能参加这个会,也跟大会的组织者的初衷是有关系的,因为我是唱中国歌的,而且我是唱地方歌的,唱中国的大众歌比较多,是怎么唱起来的呢?我还得返回头说,尽管在音乐学院学了五年,但是最后到了工作单位,就要求你受群众欢迎,最实际的是受听众欢迎,能被群众接受,我觉得这样的歌手是成功的。年龄比较大的宋承宪,张映哲老师,他们是成功的,他们成功从哪来呢?就是从人民接受而来的,接受从哪来呢,就是人民听得懂,这非常简单,他们听得懂,就接受。刚才宋老师、薛老师谈了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新年音乐会当中有位歌唱家唱了半天,到第四句才听出来,他唱的原来是中文,原先以为唱的是外文,这就是他没有被人民所接受,而有些歌唱家一开口就很受欢迎,就有人鼓掌,不是他的声音,而是他的字,穿透了听众的心灵,他被接受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唱法”它的核心在哪里,今天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好,今后如果说,把“中国唱法”这个事研究起来的话,有很大学问可作,刚才宝璋同志也谈了,把那几位前辈请来,就把这些宝贵财富总结一番,这就是“中国唱法”的内涵,这多好,绝不能说,某一个人是最全面的,他就是“中国唱法”,那不可能,群众说:多少歌唱家,多少歌者,几代人集中起来,而形成这样一个体系,这才叫体系,不是说某一个人就是体系,说不好听的,意大利唱法,卡罗索也是继承了前人的经验,他才唱得出来,是从前人的不成功中总结而形成的成功,所以说咱们这个“学会”的成立是很有意义的,就把这几代人,多少位演唱家演唱的精华提取出来,就足以建成“中国唱法”这样一个体系,什么时候建成,这很难说,努力吧,刚才薛老师说了四个起来,宋老师又加了一个起来,我说咱们多几个起来也行,关键是要发展,就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得做,而且咱们的财富是大大的,不是说到处去收集,而是摆在这儿,无论是演唱实践到我们的演唱历史,如果说演唱历史,我看不是几百年的问题了,我们的目的就是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然后又在继承中发扬,在搞民族中还要和现代、当代相结合,这样一来“文章”就有可作的了,而且很多事情可能会越做越深,越做越光明,这很好,所以今天我来参加这个会很激动,而且也非常振奋,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之后,我觉得这个会是会开好的。因为从这个名单来看,方面比较广,我也赞成张映哲老师的意见,是否能吸收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有一点成就的年青人参加,这对于我们声乐学会的成立会更赋予一些新的东西,当然我不是说老师们都老了,因为年青人毕竟年轻,而且有些新的感受,他们和时代的脉搏接近得更贴切,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允许他们发言,也许他们发言是不准确的,也许他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我想他们现在能在台上唱,我觉得这是很勇敢的,这种勇敢将给我们这个学会带来新的东西,不管他对与否,他是新的,我们将在对与否中提取对的。另外,我想在这个会议期间,吕骥老师提到一个说法:“论而不争”,这个说法有它的道理,因为“争”来“争”去,“争”了多少年了,现在不是一个“争”的问题,而是一个“论”,“论”当中就存在着“争”。不是只有一“论”,因为一家“独论”不可能,肯定是百家都在“论”,“论”本身就是“争”,不一定是拿出一个题目来,大家非争个你死我活不可,这个提法我是非常赞成的,很好的,所以大家能够在这样一个倡议下,主持下开这个会,这个会就会开得更加气氛,更加具有团结性,会给以后行动起来,发扬起来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摘自: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您是第 1252781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