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学会动态
学会领导成员名单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学会动态 > 详细
查看全文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
                                  对嗓音潜机能的开发
                                                

摘要: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王宝璋主张声乐教育应该有自己的工程程序,而第一程序应是对嗓音的潜机能的开发,具体的就是“说机能启动,释放自家声”。这个程序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咬字吐字的能力,释放真声机能(自家声)的能力,为声乐的整体教育打下基础。咬字吐字是中国声乐的灵魂,真声机能是构成艺术嗓音的基础音,两者也是声乐民族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嗓音潜机能的深度开发还可把“小嗓子、哑嗓子、坏嗓子打造成金嗓子”,颠覆了“金嗓子是爹妈给的”这一传统观念,为那些想唱歌而没有好嗓子的人提供了一把打开声乐之门的金钥匙。王宝璋的嗓音潜机能的开发的理念和技法是对打造中国声乐学派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王宝璋;声乐教学;潜机能开发

      王宝璋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艺术嗓音专家、中国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他的歌声曾洒遍祖国南疆海防,被广大战士誉为“南国歌王”,后因病告别舞台。告别舞台后,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中国唱法及其教学法的研究之中,积极地为建立“中国声乐学派”作着不懈的努力。他集60年的学习、演唱、教学的实践经验,构建了他自己独特的、创新的声乐教学体系,被人称作“王宝璋教学法”或“中国唱法教学法”。这个教学法“思想新、理论新、技法新、手段新”,有着鲜明中国特色和独特的创新特点。
      笔者曾师从于王宝璋教授学习,对他的先进、高效的教学法有着切身的感受。他的教学法立足于中国民族声乐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打造,围绕着这个宗旨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在诸多探索中,他最具创新特色的、最闪光的当是声乐教学中的对嗓音潜机能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剖析。

一、树立声乐教学的工程程序理念
      论述王宝璋的嗓音潜机能的开发的理论,首先不得不提到他的声乐教学的工程程序论。王宝璋的声乐教学的“工程程序论”认为:声乐教育应该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何为程序?程序就是做事情的先后秩序。比如盖房子,先要对地基进行勘测,看看这块地基的内里情况,包括土壤的性质、硬度等,计算出在这块地基上能盖几层高的大楼。于是便在这块地基上钻探、取样、化验,如此这般地进行一番工作,待摸清了地下的情况之后,开始浇灌混凝土地基,待地基凝固后才能砌墙,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砌墙、上楼板,或者一开始就搞房屋的内装修。这打地基便是盖大楼的第一个工程程序。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程序的,就连做饭、吃饭、睡觉、起床、穿衣这些生活小事也都是无意中按照程序进行的。但是多少年来,在声乐教学上却鲜有人提出声乐教育也要有程序,声乐教育大都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打地基,一开始就搞内装修,这是有悖常理的。
      程序有显现和隐蔽的两种,显现的程序容易使人察觉、重视,而隐性的程序则容易使人忽略。声乐教学的程序是隐蔽程序,不像显现程序那样一目了然,使人重视,这给教学双方都带来了认识上的误区。所以加强对歌唱工程程序的理解和重视,是目前声乐教学双方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王宝璋认为,目前的声乐教育有四种模式。其一是深层次地解剖、全景式的透视去挖掘学生嗓音潜能的方法;第二种方法是裁剪似的教学方法,一个新学生来了,先对其声音依据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教学能力去裁剪;第三种方法是模仿、包装似的的教学法,这种方法只能当声音的奴隶,永远当不了声音的主人;第四种教学法是修补、整容似的教学法。第二、第三、第四几种教学法都有悖声乐的教学规律,它们都缺乏对嗓音的勘测和开发,搞乱了声乐教学的工程程序,这就好比是没洗澡就穿衣、化妆、打扮一样。第一种教学法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不浮在表面,潜到学生嗓音的深层次,通过全景式的透视,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整体考虑问题,挖掘学生的嗓音潜能,这正是王宝璋在声乐教学上的创新之一,是有别于传统声乐教学的显著的特色。
王宝璋的声乐教学法把教学分作三步走:第一步是“说机能”启动,释放“自家声”,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嗓音潜能。“自家声”即“真声”,俗称的“大本嗓”;第二步是通过对“说机能”启动所释放出来的“自家声”进行修饰、磨合、定位、定力的训练,使其成为集中、明亮、高位置、极富穿透力的艺术嗓音;第三步才是 对歌词、音乐作品进行朗读分句,艺术风格、艺术特色的二、三度创作的整体展现阶段。他把“说机能启动”,释放“自家声”形象地称为“给嗓子洗澡”。只有给嗓子洗了澡,露出它的本来面目,才好因材施教,为它整容、化妆。试问,哪一个化妆师会在一张粘满灰尘的脸上化妆?而没有进行潜机能开发的嗓音是不好进行艺术的二、三度创作的,这是极其显而易见的道理。
      王宝璋善用比喻,把许多声乐教学中的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这是他的声乐教学的一大特色。他把声乐教育分为两大阶段:一是面料的制作阶段;二是裁剪缝纫阶段。没有好的面料,再精湛的工艺都是做不出好衣服的。显然,嗓音的潜机能的开发是属于面料的制作阶段,它包括咬字吐字的能力的开发、真声释放能力的开发、音量、音色和音域的开发。
      笔者认为,王宝璋声乐教学的“程序论”和他的声乐教育的三个阶段的程序是科学的,是符合声乐教学规律的。我们应该把属于嗓音潜能开发的“释放自家声”的第一程序视为盖大楼对地基的浇灌,只有在浇筑了坚实的基础后,大楼才能稳稳地耸立起来。换句话说,只有在学生最大化地、真正地释放了真声机能,并且高规格地训练了说字吐字能力后,才能筑起歌唱的坚实基础。这个阶段是打造自身歌唱乐器的重要阶段,是不可逾越的,绕开了这个阶段,声乐教育就会做成夹生饭,就会做成“豆腐渣工程”。这个程序完成后,方可开工打造歌唱乐器的其它工程。
      王宝璋对声乐教学的“程序论”和“三段论”不能不说是声乐教学上的一个创新,依据这个程序去教学,能吹糠见米,立竿见影,快出成果,获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二、“说机能”起动,释放“自家声”

      王宝璋对嗓音的潜机能开发涉及到三个层面:说机能起动;释放自家声;把小嗓子、哑嗓子、坏嗓子打造成金嗓子。这三个方面各有侧重,但又都是紧密相连的。开发嗓音的潜机能、释放“自家声”是王宝璋声乐教育的第一个工程程序,这个程序又是和“说机能起动”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用“说机能起动”的方法去释放“自家声”,“自家声”的释放又落实到说机能的“咬字、吐字”上,这样既释放了自家声,开发了嗓音的潜能,与此还同步地还训练了学生的咬字、吐字的能力,一箭双雕。有字才有声,字是声音的载体,所以必须用“说机能起动”的方法去释放“自家声”。这个技法的设计是极为绝妙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集数种歌唱技能的训练于一身,可收到一石数鸟之功效:既释放了自家声,学生的音量变大,音域变宽,音色变美,声音靠前、明亮、打远,又训练了歌唱的咬字吐字的能力、气息沉底的能力、气变力支撑声音的能力,是一个绝妙的综合性的训练手段。
      什么是“说机能”呢?“说机能起动”的声音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说机能”就是说话的功能,“说机能起动”的声音规格要求很高,那是一种令人震撼的声音,就像是向地上摔炸炮、摔酒瓶、摔灯泡的声音。这个声音要求爆发力强,一次出字,喷吐迅捷有力,速度极快,声音白、前、散,像云层里响起的炸雷,像晴天凌空中炸起的响鞭。用这种说机能起动的力量可以训练咬字吐字的力量。作为“说机能启动”的“载体”可用那些爆发力较大、声音响亮、打远的像声词;也可以高声地朗读如“高山大海”、“太阳光芒万丈”等一些开口韵的词句;也可以读喊汉语拼音字母,也可数数,也可以用与人吵架的精、气、神,大声地向远方喊叫,还可以大声地朗读歌词,等等。但不论声音载体是何内容,都要以那种“摔炸炮”“摔酒瓶子、摔灯泡”的声音感觉去咬字吐字和出声。不要考虑声音的高位置,不要怕声音的“白”和“散”,相反,越“白”越好,越“散”越好,越“前”越好,越“亮”越好。因为这个阶段的训练任务主要是说字吐字的能力和释放自家声的能力,不要考虑使声音“白、前、散”以外的任何东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释放自家声。就像从井下开采金矿石,你开采的不可能都是纯金,它一定含有大量的矿渣,只有把这些矿渣全部开发出来金子才能连同开发出来,然后把含有金子的矿石进行冶炼才能获得纯金。在第二个工程程序中将这些“白”和“散”的声音送入鼻腔和头腔进行修饰,也就是对含有金子的矿石进行冶炼,以获得圆润的、高位置的、极具穿透力、明亮、靠前、具有金属般声响的艺术嗓音。这第一、二两个工程程序完成后,声音的面料制作即宣告完成。
      在释放自家声训练时,声音要“给力”,要运用腹式呼吸的方法,气沉“丹田”,以字带气,以气托声,气变力,推着延长的母音往前走,并体现“咬、吐、走、开、收”的韵律流动,像消防队员手执灭火水枪,把枪管里的高压水柱像箭镞一样地射向前方的火海;还要有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使嘴里喷吐出去的声音像山涧中飞流直下的瀑布一样,势不可挡地倾泻;声音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嘴里喷吐出去,又像一个个飞碟从手里“嗖嗖”地扔向前方。要有一种“狠”劲,决不能用吃豆腐的力量去吃铁蚕豆,要用“喷、顶、挤”的力量把声音送出去,用王宝璋的话说就是“要玩命地喊!”释放自家声就是要大能量地开发嗓音潜能,气变力越大越好,咬字越重越好,不然怎么除阻?怎么打远?不要怕喊破嗓子,只要用前嘴咬字吐字,发音方法正确,永远不会破嗓,而且相反声音会越喊越好。也只有这样高强度地训练,才能彻底地释放自家声,训练超强的咬字吐字能力。当然,训练阶段的要求是最大化的,但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感情要求做适当的控制,准确的拿捏。歌声借助说机能起动的“咬上劲”的力量甩出口腔,而咬上劲又要借助用上气(气变力)的推动,两者协同起来,就会死嗓变活嗓,哑嗓变亮嗓,小嗓变大嗓,土嗓变金嗓。王宝璋在谈到吐字的时候打比方说:火箭之所以能脱离地球的万有引力,飞向太空,靠的就是速度。字就像是火箭,只有在气变力地强力支撑下,快速度,字才能急速弹出口腔,飞向听众;只有快速度,声音才能飞得更远,而越远声音位置就会蹦得越高。
      王宝璋还善于利用“意念”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快速地掌握高规格的吐字技法,他说,在意念上你的声带不是长在你的喉咙里,而是长在你的嘴唇上,声音是从你的嘴唇外发出并飞向听众的。
      王宝璋认为,中国唱法的嗓音应该是由真声机能、咽音机能、真的假声机能无痕迹地衔接成一个整体发音机能,咬字清晰,吐字有力,明亮、结实、高位置、极富穿透力,响甜脆亮、宽厚水美,这种嗓音规格为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所喜爱。所以,“说机能启动,释放自家声”对于塑造中国人所喜爱的艺术嗓音和演唱乐器的制造是及其重要的一环。笔者用此法训练了三个月后,惊喜地发现:声音变浑厚了,音域提高了,声音一改以前的包、含、后、暗的嗓音弊病,咬字吐字清晰有力,声音明亮靠前,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海南的一位音乐教师在艺术院校是学“美声”的,但毕业后却不能唱歌,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失去了对声乐艺术追求的信心。在王宝璋的悉心指导下,用“说机能启动”的技法训练了短短的几天,嗓音就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声音明亮了,结实了,音域提高了纯四度,高低音都能适应了,以前不敢唱的歌曲也能轻易拿下来了,他说:“我苦苦追求多少年的东西,就这样轻易地获得了,唤起了我对声乐艺术重新追求的勇气。”
      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王宝璋的创新是建立在对中外声乐的精深的造诣基础之上的。他先后向张权、温可铮、沈湘等20多位声乐大师学习过,特别是张权对他的影响最大。他认为,张权是中国“美声民族化”第一人,也是“民族化”做得最好的(不是“之一”)。王宝璋从小学过京韵大鼓,又向中国戏曲演员、说唱艺人、民歌手学过,学习他们的发声、咬字、吐字技巧,深得其中之三昧。他在自己几十年的演唱生活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使他深喑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所以才有这种创新的理念和技法来。

三、把小嗓子、唖嗓子打造成金嗓子

      王宝璋的对嗓音潜能开发的理论和技法不仅能释放嗓音本来就潜藏的没有释放出来的“自家声”,还嗓音的以本来面目,而且还能“点石成金”,把小嗓子、哑嗓子、坏嗓子打造成金嗓子。
      传统的观念认为,嗓子的好坏那是爹妈给的,“生就的骨头长成的肉”,小嗓子难变大,大嗓子也难变小,长啥样就啥样。有的歌唱家,虽穷其一生的努力,但也难以提高一个调。但王宝璋却认为,嗓音的好坏固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因素对嗓音的好坏也是起着很大作用的,这后天的因素包括环境的影和能动的、大能量的训练两方面。他认为,只要声带是正常的,就蕴藏着可供进一步开发的潜能,在适宜的环境里,运用一定的技法,经过大能量的训练,小嗓子、唖嗓子、坏嗓子是能够打造成“金嗓子”或“银嗓子”的。即使先天的“金嗓子”也同样蕴藏着很大的可供开发的潜力,经过“挖潜”,还会使金嗓子更加辉煌。这种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生理学认为,人的器官“用进废退”,如长期不用,器官就会退化、萎缩,如哑巴的声带就严重地萎缩,反之,就会发展、扩张。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划船运动员的双臂就比普通人的四肢强壮,那是因为他们经常训练的结果;乒乓球运动员的右臂要比左臂粗壮,那是因为他经常用右臂挥拍练球;足球运动员的右腿要比左腿粗而有力,那是因为他的右腿经常踢球;吹管乐的人肺活量大,经常咬嚼硬东西的人牙齿坚固,常用脑的人不易得老年呆痴,身体瘦弱的人,经过体育锻炼可以变得强壮,盲人的听觉极为灵敏……生活中的这种现象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既然身体的其它部位都能通过后天能动地运动提高功能,为什么作为身体的器官的“声带”不能通过一定方法的“训炼”使它提高功能呢?回答是肯定的!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是说,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受教育程度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差别,或善良,或残忍,或奸诈,或耿直。当然,这里面也有着遗传的因素,但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证明,先天因素只占很少的比例,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乃是后天的因素。那么作为有形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可以借助后天的力量去改变它。这后天的力量王宝璋认为 有两个,一个就是环境,另一个则是能动地强力训练。仅有环境没有能动地强力训练也是不行的,在共同的声乐环境里长大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成为歌唱家这点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王宝璋是从自己的学习经历中悟出这个道理的。王宝璋从小就想当歌唱家,但却没有成为歌唱家的嗓音条件。他18岁开始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声乐,但由于他的嗓音条件差,他的老师认为他不是学声乐的料,并不诚心教他。他横下一条心:“要做嗓音的主人,绝不做嗓音的奴隶”。经过艰苦地强化训练和开发,他不但高音达到了小字三组的“f”,低音达到小字组的“c”,而且音色浑厚、大气、辉煌,终成全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王宝璋的成功是他后天对自己嗓音潜能开发的结果。
      由此可见,人的嗓音的机能,后天的因素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
      2006年9月,王宝璋决定做一次嗓音潜能深度开发的科学试验。他在湖南常德招收了十几名20岁左右的男女学生,他们全部来自偏僻、贫穷农村,从没接触过音乐,不识谱,无乐感,有的是小嗓子,有的是哑嗓子、还有的是左嗓子。王宝璋决心把这些孩子打造成具有震撼力的“金嗓子”,颠覆“金嗓子是爹妈给的”这一传统观念。王宝璋对他们进行了全天候地、大能量地嗓音潜能开发训练,采取的也是“说机能起动,释放自家声”的方法,只不过强度更大,训练时间更长,要求更加严格。王宝璋的学生们每天的训练时间都达到6个小时以上。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训练一定要是高强度的、大能量的“魔鬼式”的训练!要“玩命”地喊,那种躲开声带、怕喊坏了嗓子的“温柔”的训练方法是绝对没有效果的。就像运动员,没有超强的训练怎么能拿到金牌?经过一年多的强化训练,王宝璋创造了奇迹。他的嗓音潜机能开发的理论和技法使他的学生的嗓音能力达到了平常人所达不到的高度,有了质的飞跃。
      笔者曾经认识当中某一学生,家住陕西岚皋县的偏远农村。2006年9月,王宝璋开始对其进行嗓音训练时他21岁。在此之前,他是湖南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音乐。当时他的嗓音又小、又沙哑、有破音,还是先天的左嗓子,没音域,连c2都唱不上去。由于声音小,讲话稍远一点,对方就听不见。不识谱,没乐感,很少唱歌,偶然唱上几句,说不像说,唱不像唱。强化训练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音色开始变厚,音域提高了三度,奇迹初现;7个月后嗓音进一步变好;一年半之后其嗓音完全巩固、成熟。他的音色也变了,音色浑厚、大气,是典型的男中音的音色。音域宽广,低音能下到“小字组”的“c”,高音能上到小字二组的“降b”,嗓子状态好时甚至到小字三组的“c”。乐感也好了,左嗓子有了彻底地改变,音量扩大了,是以前的近十倍。这期间,他又学会了识谱、弹钢琴,其独唱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评价。有一年他回家探亲,到家时已经午夜,由于他声音的改变,叫门时母亲已听不出来是自己的儿子。当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一人在家,不敢贸然开门,就再三地向他询问家人、亲戚的名字和有关情况,在得到正确的回答后,惊喜的母亲才敢开门。其它学生的情况都和这学生大同小异,学习前都是小嗓子,没嗓子,不识谱,乐感差,经过开发后,有的成了明亮的高音,有的成了浑厚的中音。他们个个咬字清晰,吐字有力,声音结实、明亮、打远、高位置、富有穿透力,都是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所喜欢的艺术嗓音,音量也都提高了近十倍。王宝璋让他们到全国各地巡演,以展现嗓音潜机能开发的丰硕成果。演唱有独唱、重唱、小合唱,均受到了热烈欢迎和较高的评价。2010年7月,男生四重唱参加了天津市南开区的一个歌咏活动,仅四个人的男声四重唱就盖过了有几十人的合唱队的音量,其声音铿锵有力,几可“穿云裂帛”,听众听得淋漓酣畅,出现了震撼的演出效果,演唱结束,观众长时间的热烈鼓掌,前排的评委全部站了起来,向他们鼓掌祝贺,给予最高评价。
      王宝璋的试验是成功的,他掌握了“点石成金”的点金术,硬是把生锈的铁丝打成金丝,传统的偏见被颠覆!
      如果说“说机能起动,释放自家声”的潜机能初步开发仅仅是对嗓音潜能初步的、浅层次的开发的话,那么“把小嗓子、哑嗓子、没嗓子、坏嗓子打造成金嗓子”就是对嗓音潜能开发的一种深层次的扩展、放大和丰富,是“自家声”的”深度释放;如果说短时间的“释放自家声”仅仅是给“嗓子洗澡”,给刚从土里挖出来的“象牙除污”的话,那么,我们进一步做的还要给除了污的象牙“抛光”,使这枚象牙更光亮。笔者认为,短时间的释放自家声的潜能开发仅仅是把声带原本应该释放而没有完全释放出来的声音释放出来而已,声带并没有发生任何生理变化。而长期的超强训练,声带为适应这种训练,必定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生理变化,加之年轻人的身体可塑性强,作为人体器官的声带,一定会向着训练者的要求去变化,这是完全符合“用进废退”科学道理的。这种潜能开发才是深层次的开发。

四、开发嗓音潜机能的重要意义

      王宝璋对嗓音潜机能开发的声乐教学法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唱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并为中国声乐教育探索出了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其具体意义是:
(一)、它是“中国唱法”不可或缺的训练手段,也是打造中国声乐学派的捷径。
      什么是“唱法”?唱法是歌唱行为规则的总称,是歌唱的标准、典范。“歌声是语言的花朵”,语言是歌唱的灵魂,声乐是语言在旋律上延长、走动、扩大的艺术,“怎么说就怎么唱”,这是歌唱的不二法则。不同的语言就会有不同的咬字吐字方法,不同的咬字吐字方法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技法,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所以,唱法命名的主要依据就是语言,用意大利语言歌唱就称作“意大利唱法”,用德国语言歌唱就称之为“德国唱法”,用俄罗斯语言歌唱就叫“俄罗斯唱法”,当然用中国语言唱歌不管是什么风格的都应该统统叫“中国唱法”。用同一种语言唱歌,只能是同一种唱法,不同的特点只能称作“风格”,有人把“风格”称作“唱法”,如什么“民通唱法”、“民美唱法”、“通俗唱法”等,那是混淆了概念。当然,风格的形成也有方法上的因素,但那是“和而不同”的小异,是大法中的小法,其基本的方法都是一样的。用中国语言唱歌,就应该用中国人所喜欢的咬字吐字的规格和方法,这样,才能形成中国人所喜欢的唱法。所以,咬字吐字问题是声乐民族化首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吐字就是声音的释放。
     “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这“千斤重”就是“说机能起动”的声音。中国的戏曲、中国的说唱艺术,中国的民歌,无不咬字清楚,喷吐有力。中国人讲究“字正腔圆”,字不正,别人听不清,腔再圆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歌唱中,一定要将说机能启动的出音力量用于中国歌曲演唱的起音和延长上,这是获得清晰的歌唱语音、动听的歌喉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歌唱是依靠真声来获得泛音共振而获得美妙的声音的,真声是最美妙的声音,也是基础音,声音里如果没了基础音,就如同大楼盖在沙滩上。但现实中却有许多声乐教师对释放真声机能不但不予重视,而且竟然把这个美好的自然声区排除掉,尤其是某些女歌者全用假的假声虚着歌唱,王宝璋称其是“躲着嗓子唱”,“用半个嗓子唱”,从而造成声音的浅、单、薄、假、空、虚的“残疾唱法”,是“裹小脚的唱法”,这种唱法“小家子气”太浓,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的。社会上的声乐爱好者也“西施效颦”,纷纷仿效,以至使这种唱法成了目前女生歌唱的主流,某些通俗男歌手也以“娘娘腔”为荣,造成了全国性的“千人一腔、万人一调”的局面,失去了中国民族声乐百花齐放的多样性。有人说:现在的民族歌手是“罐头歌手”,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推崇科学化、规范化,而科学化、规范化虽然批量生产了歌手,却抹杀了他们的个性。此人一语中的。我想这种“罐头歌手”的出现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模仿;二是不用真声歌唱。真声是最有个性的声音,最容易识别,失去了真声就失去了个性,这对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是极其不利的。
       王宝璋善于从诸多矛盾中发现主要矛盾,他抓住了“吐字咬字”和“真声机能释放”这两个声乐民族化的牛鼻子。从这个意义上讲,王宝璋对嗓音潜机能的开发的理念和方法是抓住了中国唱法的灵魂。
(二)、经过嗓音潜机能开发的嗓音能提振民族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国家的主流好声音。
      经过开发的声音大气、结实、铿锵、明亮、充满了阳刚之气,这是中华民族的声音,是豪迈之声,是蓬勃的青春之声,是充满阳光的明亮之声!我们的民族需要什么样的主流好声音?当然是这种声音!只有这种声音才能表达我们中华民族的昂扬精神!诚然,我们的艺术是要百花齐放,要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精神需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但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有代表性的主流好声音,这个好声音一定是能代表民族精神的、向上的、能提振民族精、气、神的,就像吃饭,中国人的主食一定是米饭和馒头,然后才能考虑其他食物。诚然,我们是需要“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柔美的声音,但我们更需要“手执铜板钢琶,唱大江东去”这样豪气的主流声音。这个声音就是经过开发的“中国唱法”的声音,这种声音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相契合,这种声音能够提振民族精神。著名军事评论家罗援近日说:“娘娘腔必然导致民族战斗力的丧失。”诚哉,斯言!
(三)、为“小嗓子”、“没嗓子”的歌者叩响歌唱梦想之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当下,盛世放歌,歌舞升平,群众的歌咏活动在全国蔚为大观。社会上爱好歌唱的群体中,真正的天生的金嗓子是不多的。就是在全国的艺术院校里,又有几个天生的“金嗓子”?在三、四流的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里,据笔者调查,“金嗓子”更是是凤毛麟角,大量的学生都是小嗓子或没嗓子。这些“小嗓子”要想实现歌唱的梦想靠传统的声乐教学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王宝璋开发嗓音潜能的理念和方法为这些人提供了一把打开歌唱梦想之门的金钥匙。
(四)、为“金嗓子”变成为“艺术的好嗓子”“钻石嗓子”提供了升级的梯子。
     天生的金嗓子并不等于艺术的金嗓子,那只能说明他有一个天生的好声带,很多金嗓子的演唱并不理想,就证明了这一点。天生的金嗓子必须经过后天训练,才能打造成“艺术的金嗓子”。天生的金嗓子如果再经过潜能的开发,他们的嗓音会比常人更加灿烂辉煌,变成“钻石级”的嗓子。
      王宝璋把“小嗓子、哑嗓子、坏嗓子打造成金嗓子”的潜机能开发的案例证明了嗓音是有着巨大的潜能的,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是可以开发出来的。无数事实证明,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手里,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就是那样奇怪:真理有时就以常识的面目摆在那里,像一张窗户纸一样,一戳就破,但大多数人受从众心理和传统思想的影响,熟视无睹,习非为是,思维就是不肯往前走一步。但王宝璋思维向前走了一步,他看见了那层窗户纸后面的真理,他无疑 是个智者。他同时也是个勇者,他在看见之后还能能大胆地实践它。他是中国声乐界创新的智者和勇士,他走在中国声乐教育改革的前列!
      抱残守缺是没有出路的,唯有创新,中国的民族声乐才能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时间:2013-2-22    浏览:8677
相关阅读: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声乐学会“送文艺,下基层”之浙江台州
中国声乐学会常务副会长王宝璋教授在衡阳师范学院讲学
四川音乐学院—王宝璋教授八十岁独唱音乐会
王宝璋教授应邀出席江西财经大学第三届传统音乐高端论
看!历史回顾!33年前王宝璋教授对“咽音派”的期待
访中国唱法学科带头人—王宝璋教授 (摘自新华网)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答问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歌剧《仙鹿之歌》荣获海南首届艺术节文华奖
您是第 1252290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