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老一辈夙愿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老一辈夙愿 > 吕骥 “中国唱法”有了合法的称谓
吕骥 “中国唱法”有了合法的称谓
吕骥
个人简历:
(1909-  )音乐理论家。湖南湘潭人。1927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剧联,负责音乐小组工作。1937年在北京等地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后赴延安,参加筹建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教务主任。后任东北鲁艺院长兼东北音工团团长。建国后筹建中国音协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全委、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届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中共八大代表。作有歌曲《自由神》《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参加八路军》《反对细菌战》,合唱《凤凰涅槃》等。编有《新音乐运动论文集》,出版有《吕骥文选》。

 

“中国唱法”有了合法的称谓
吕    骥

     首先我祝贺“中国唱法”声乐学会的成立。可以说,经过几千年的中国声乐的发展,“中国唱法”才被我们今天的声乐家们所继承。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专家,实际上是承认中国的声乐的,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家里,却没有给它一个合法的称谓。今天我们成立了这个“中国唱法”声乐学会以后,就有了一个合法的称谓了,这是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声乐家的努力,创建的我们这个“学会”。应当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就曾经想成立这个“学会”。那个时候,是被动的,不很科学的,被争论迷惑了,所以当时文化部刘志明勉强承认了。不过他对民族声乐没有更多的涉猎,同意当时大家所说的“洋唱法”、“土唱法”两派的。实际上这个争论要说是存在的的话,一直是会存在下去的,因为唱法是在每个演唱家的头脑里存在着。唱歌我是个外行,当喻宜萱教授在上海专门研究声乐的时候,我还是个门外汉,在外面听着。直到我们来天津以后,我才考虑了“中国声乐”问题。当时我也没什么准备,所以也没有参加任何声无法的活动。这次大家热情很高,希望我能参加这个会,我首先表示赞成,因为成立这个“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很必要,很好!它必然会在今后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声乐艺术,在文化艺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各个方面,都会发挥广泛的影响。
      发表见解,就会有争论,没有争论就难以发展,因为经过争论,许多问题才会更明确,才能得到完满的解决,才能得到发展,无论哪个时期学术上没有争论是不可能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艺术上、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所以我们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人所见不会相同,不同的研究,研究了以后争论才会逐渐消除,老的争论消除了,新的争论又会产生,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以后,还会有争论的。争论不休,发展就不止。我们要在争论当中,造成一种好的局势,认识到做什么,去调查、去探索、去研究。不要形成见面不讲话的对立局面。
      第二个要讲的是中国声乐已有几千年了,一直到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唱法”,所有的演唱经验都有一定的价值,都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所以我们成立了这个“中国唱法”声乐学会,这是为建立、发展“中国声乐学派”,我想这就是大家成立“中国唱法”声乐学会的目的。
      研究建立“中国声乐学派”,的内涵,要分门别类去探索,大家要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做出成绩。这样才能利于“中国唱法”在世界声坛上享有一定的声誉。我们认为,一个“唱法”在世界上要让人们承认,首先,重要的是自己要承认。世界上不经过人们事先承认的“西洋唱法”,我们不是也在唱吗?!实际上“西洋唱法”也没有在全世界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个国家有它自己的规范,只有我们互相平等地依据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去实践总结我们的经验,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将来我们如何发展,规定怎么样,这要依靠我们“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把任务定下来。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时代的声乐,所谓社会主义的声乐就是要同社会主义的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上层建筑必须须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须为广大人民服务。
      现在有所谓的流行创作、流行唱法,这都是个人随意决定的,这就叫流行歌曲。其实呢,流行歌曲演唱的人,也都是随意演唱,虽然他们自认为是为人民服务,其实只是为他们自己服务。因为从他们的演唱中听不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也听不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实践。我想我今天讲的话就是这样的。一句话,为发展建立我们自己的声乐学派而努力,为广大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我们的贡献。谢谢。(摘自: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您是第 1250179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