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老一辈夙愿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老一辈夙愿 > 冯光钰 让中国声乐学派立于世界之林
冯光钰 让中国声乐学派立于世界之林
冯光钰
个人简历:
(1935-  )民族音乐理论家。四川忠县人。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常务副主编兼总编辑部主任;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会长等。
    1961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81年调到北京,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总编辑部主任;1985年起任中国音协会书记处书记;1991年起任书记处常务书记。
    长期从事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研究,发表论文及评论两百余篇,主要有:《论戏曲音乐声腔兴衰的历史经验》、《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演变》、《唯物史观与中国现代音乐史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初论》。出版音乐专注七部:《京剧音乐》、《四川清音研究》、《四川扬琴研究》、《走向音乐家的道路--马可评传》、《中国民族音乐论稿》、《传统与现代》、《音乐雅俗谈》。主编的丛书中有《中外歌唱家辞典》、《中国新文艺大系1937-1949音乐集》、《20世纪中国著名歌曲》。

 

让中国声乐学派立于
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冯光钰

  正当我们满怀激情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努力做好本世纪的未尽事宜之时,我们中国声乐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关心、热心中国声乐艺术的朋友们相聚在北京,举行“中国唱法”声乐研讨会暨“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来自北京和各地的声乐演唱、教学艺术家、理论家们,从艺术实践和理论与探讨的角度进行“中国唱法”声乐学会,以期为完善、建设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声乐艺术贡献我们的力量。
  “中国唱法”既是一个新问题,又是一个老问题。
  追溯起来,产生流传于华夏大地的歌唱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根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传说我国上古时代葛天氏时,有乐曲八章,三个人拿来牛尾,踏着脚歌舞。六朝沈约曾谈“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尚书·尧典》也写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从中国历代的诗歌记载中的“国风”可说是纯民间的歌谣,据有的学者考证,那种原始的情调和表现方式,在今天我国有些地区,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歌唱风貌。另如《楚辞》中屈原的《九歌》、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王献之的《桃中影》…。唐代白居易的《夜闻歌者》中说“邻船有歌者,发词谌愁绝。”在他的另一首《听歌》中,称“管妙弦清歌入云”,其歌唱艺术想来已达较高水平。
  其后千余年来,歌唱艺术仍在发展变化,且与外国时有交流。到本世纪初,学堂乐歌的兴起,更加速了中外凌晨乐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歌唱艺术的革新。在三、四十年代以来,已有许多有造就的歌唱家,努力进行着中国歌唱艺术的艺术实践,关心、研究“中国唱法”这一课题。虽然,他们那时还没有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出“中国唱法”的特征、特性,但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积累,他们为“中国唱法”在今天登台亮相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老一辈的声乐艺术家、理论家、,值得我们深深地怀念和敬重。
  时至今日,“中国唱法”这个古老话题又有了新内容,这就是我们现在和将来要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在这里,我抛砖引玉,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各位切磋,供大家参考。
 研究“中国唱法”主要目的在于,逐渐形成我国声乐艺术鲜明的中国特色,建立中国声乐学派。
  鲜明的中国特色的形成,不是一蹴面就的。它需要时间,需要学习,需要钻研,需要借鉴,需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最主要的要处理好古今、中外、雅俗的关系。
  古今关系,我想,仍然是个继承创新的问题。由于过去没有记录音响的科技,古人的歌唱艺术特点已难以考察,但有一些古老的唱法仍活在民间。另有一些传统唱论文献记载,也可从中窥见一些特点。当然,研究传统,也是为了古为今用。时代不同了,“唱法”也在变化。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接轨,大有学问。
  中外关系,是一个双向的选择和交流。其实,从隋唐,特别是本世纪以来,中外声乐艺术的交流从未间断,有时甚至很频繁的,其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融汇,在当今歌坛可以看到许多生动的例证。我想,在这次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定会有许多高见贡献。
  实际上,许多声乐家早已在“洋为中用”,外来歌唱艺术的民族化方面进行过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为“中国唱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他们较好地处理了中、西唱法结合的问题,因而,他们演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歌曲,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欣赏和喜爱。
  在歌唱方法的中、西结合上,歌唱家们还大有用武之地。
  雅俗关系,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其理想境界的雅俗共赏。“中国唱法”追求的正是雅俗共赏的目标。
  这是因为,雅俗共赏体现为一种宽容。它能充分发挥各种声乐形式的特长,做到“百花齐放”。还因为,雅俗共赏的“中国唱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国广大听众的音乐欣赏习惯和审美要求。
  在处理雅俗关系上,大有文章可做。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继承我国古往今来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离不开汲取借鉴外国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也就离不开雅与俗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努力创立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声乐学派。
  通过对“中国唱法”的深入研讨,对中国声乐学派的建立,我们充满了信心。中国声乐学派,理应是既有鲜明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内蕴,又具有现代文化意识。它的韵味,它的意境是产生于丰厚的中国音乐文化的土壤中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声乐表演艺术家和声乐艺术理论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我们又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今后,我们要更加努力,使“中国唱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逐步积累一批有代表性的曲目,造就一批艺术造诣很高的歌唱艺术家,也涌现出一批研究“中国唱法”的理论家来。这是能有作为,大有作为的事业。
  建立中国志声乐学派,任重道远。让我们团结一致,携起手来,为中国声乐学派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为声乐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共同努力!

     建立中国志声乐学派,任重道远。让我们团结一致,携起手来,为中国声乐学派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为声乐艺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共同努力!(摘自: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您是第 1253576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