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老一辈夙愿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老一辈夙愿 > 孙慎 为倡导“中国唱法”团结奋斗
孙慎 为倡导“中国唱法”团结奋斗
孙慎
个人简历:
(1916-  )作曲家。浙江镇海人。1936年在上海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不久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的业余合唱团,从事抗日救亡群众歌咏运动,并师从吕骥学习作曲。是歌曲作者协会和歌曲研究会的成员。建国后,参与《歌曲》月刊创刊。自1953年到1956年历任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秘书长、党组织副书记,并兼《人们音乐》副主编、主编、音乐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作有歌曲《救亡进行曲》《民主是那样》《我们是民族小英豪》等,出版有作品集《战地新歌》(与麦新、联抗合集)。

    

为倡导“中国唱法”
团 结 奋 斗

孙    慎

    “中国唱法”声乐研讨会经过两天来的讨论,今天上午就要结束了。这个会是开得好的,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研讨会是声乐界的一次空前盛会,一些老一辈的音乐家、声乐教育家都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有的老同志因为健康关系,不能亲自到会,但作了书面发言或讲话录音,说明他们对“中国唱法”研讨会的关注和重视。其他与会同志也是在声乐艺术上成绩卓著和富有经验的声乐家、教育家,因此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高层次的研讨会,它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会上许多同志根据自己在“中国唱法”方面的实践、探索、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会上气氛是和谐的、热烈的,大家都围绕“中国唱法”这个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中国唱法”它的涵盖面是很广泛的。戏曲、曲艺的演唱无疑是地道的传统“中国唱法”。它是建立在民族语言、民族音调、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审美情趣的基础上的,它要求唱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并把韵味作为艺术上的更高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还有一整套独特的发声、吐字方法。而且同样是戏曲,由于剧种不同,例如京剧和越剧,在风格和色彩上又是各不相同的。同时,各种戏曲又各有自己不同的流派,如京剧的旦角,就有梅、程、荀、尚四大流派等等。曲艺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可以说“中国唱法”也是百花齐放的,但同时又存在着共性。现在我们所说的“中国唱法”,我认为更多的是指唱歌和歌剧演唱。相当长时期以来这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在“民族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洋唱法”;二是在“西洋唱法”的基础上“民族化”。这两种做法可能殊途同归,如同周恩来同志对三种不同的歌剧演唱说的那样:“既可并存,互相学习,将来也许会产生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唱法。”这种具有新的特点的“唱法”,也许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中国学派”的声乐艺术。
    通过讨论,很多同志在发言中提出建立“中国唱法”,一要坚持传统,二要善于借鉴。我以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切合实际的。要坚持传统,是因为还有一些人对传统不那么重视,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是几千年来多少代人演唱实践的结晶,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它是我们建立“中国唱法”的根。因此必须坚持。要善于借鉴是指对“西洋唱法”不能拒绝吸收,但必须有所选择。要为我所用,不能囫囵吞枣,一切照搬。这是如同毛泽东同志1956年同音乐工作者谈话中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待另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艺术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不能采取同样的方法。一般地说,自然科学不存在民族形式的问题,外国的先进的自然科学成果,可以引进并直接用来发展我国的物质生产。但是,外国的艺术成果,不能照搬过来用以表现我国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因为存在着民族形式的差别,存在着民族习惯不同的问题。”
    建立“中国唱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这种“唱法”必须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符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审美情趣。这是检验“中国唱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一些同志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和经验,是值得大家重视的。为广大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正是我们建立“中国唱法”的目的所在。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已在今天宣告成立。它对于推动“中国唱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我希望学会加强对于传统“唱法”的研究。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很不够,特别是对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的有成就的戏曲、曲艺表演艺术家的研究很不够。例如曲艺艺术家骆玉笙,八十岁了,声音仍保持良好的状态,还在舞台上演出很值得我们加以研究。而且对这件事要有迫切感,因为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希望学会对此予以重视。
    经过这次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对发展“中国唱法”的认识更加一致了。同志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创建中国的声乐学派—“中国唱法”而共同努力奋斗!(摘自: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您是第 1252863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