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会介绍 学会动态 会员之家 老一辈夙愿 大力倡导“中国唱法” “中国唱法”教学论坛
老一辈夙愿
浏览排行
中国文联召开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深深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
王宝璋教授的一封公开信
试论王宝璋声乐教学对嗓音潜机能的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国唱法”电视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大会纪要
再谈“中国唱法”嗓音科学的发声与
评王宝璋的声乐理论新作《唱法论》
“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在北京成立了
第二届中国声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
首页 > 老一辈夙愿 > 李焕之 祝愿中国声乐学会
李焕之 祝愿中国声乐学会
李焕之
个人简历:
(1919-  )作曲家。生于香港。祖籍福建。1936年国立上海音转肆业,师从肖有梅。1938年入延安鲁艺音乐系,师从吕骥、冼星海,后留校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创建中央民族乐团并任团长。现任中国音协主席、中国文联全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名誉团长。1957年指挥北京青年民歌合唱团获得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金质奖。作有管弦乐组曲《春节》,第一交响曲《英雄海岛》。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想曲》,改编琴歌合唱《苏轼》等。著有《作曲教程》、《论作曲的艺术》、《民族民间音乐散论》等。1985年在京举行作品音乐会。

    
祝愿中国声乐学会
取得辉煌成绩

李焕之

     今天这个会,不仅是声乐界的盛会,也可以说是音乐界的盛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声乐艺术在中国的音乐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声乐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中国音乐文化的水平。
     今天“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了,我认为非常必要,是时候了。现在成立这个学会,对于今后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它必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能够把我们的声乐家,理论家,甚至作曲家联合起来,为了“中国唱法”更好、更完整、更系统地发展,大家来共同努力。
我本来不是唱歌的,我不是声乐家。但是我作为一个合唱指挥,可以说我半辈子主要是搞民间风格的合唱艺术。所以说,对于民间风格的合唱,我是全身心的投入。特别是从中央歌舞团建团以后,首先就建立了一个陕北民歌合唱团。那个时候,我担任指挥。在陕北招收了一大批女孩子,那时可以说是轰动全国。到了1956年,我感觉到陕北民歌合唱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就和唐如梅同志共同筹划一个更加广泛的全国性的以汉族北方民歌为主的混声合唱团,当然,我是极力想在这个合唱艺术基础上来建立一个学派,这就是民间风格的学派。我总这样认为,“中国唱法”的学派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它底下有很多支流、很多流派。那么,我坚持搞这个民间合唱,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流派,不过从1956年这个合唱团搞起来以后到现在,好像全国专业团体还没有第二个。所以我感到这方面的发展好像没有引起更加广泛的共同培训、训练、参与。我知道田丰同志在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各种民族风情的合唱,他也做出了成绩,所以我说现在如果是从这个流派来讲,民间风格合唱的流派,全国也就这两个,一个是现在的中央民族乐团,现在中国音协民委会也有一个中国民歌合唱团。当然这个民歌合唱团,都是1956年我们从学校、工厂、农村招收的一些业余民歌爱好者,他们没有底子,没有科学发声的基础但是我们还是招集来了,招进来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唱民歌,唱得有味道。他有那么一副好嗓子,唱得有味道,这个合唱团,经过从1956年到今年有40年了,培养出一些人材,姜嘉锵同志就是,已经成为知名的歌唱家。这个民族风格,从一个传统的歌曲也好,民歌也好,它有自己的独创性。所以我说,我现在好像是介绍一点经验,应该我们从各个艺术家的各个领域,要下苦功夫,因为我搞的这个合唱团,我亲自指挥,亲自创作。我的创作是根据合唱团的特点来创作的,不是一般的合唱团,所以我当时写东西,连云南的《花灯调》、东北的《生产忙》,还有河北的《茉莉花》我们都用了全国的地区的特点。还有湖南的《花灯调》、河南的豫剧“二甲弦”,我们的合唱团都能够广泛派演员出来学习,学习完工以后,回来了,就是我们的风格。我记得1965年,我们歌唱焦裕禄的时候,我为这个活动写了一部组曲,这部组曲有四个乐章,我就是用的河南梆子和那个“二甲弦”把它综合起来,写成一部很大民间特点的作品,这个作品如果一般的合唱团是唱不出味道的。当然,正因为这样子,我这半辈子搞像样一个合唱团,也就是为了中国的声乐艺术,能够有那么一枝花,这枝花能够开得更茂盛,能够有他自己的一种风采,所以这个合唱团成立第二年(1956年成立)即1957年我们到莫斯科参加第九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这个比赛,正因为我们是有着中国特点的特殊的这样一种风格,所以,在演唱上,在作品上,在一个指挥的处理上,都有他独到之处。因此,获得金奖第一名。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
     但有一个遗憾,我们的这个合唱虽然有民间的风格,但是在科学的发声方法上,还有很大距离,有局限性,所以,当时,有些歌曲唱出来感觉吃力。所以这个合唱团,要逐步要求歌唱的科学方法。一方面是有民间的风格,一方面是要有科学的方法,这两者要很好的溶汇起来。虽然我不是歌唱家,但是作为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我不仅是关心,而且是身体力行,从创作、排练、培养,一直到演出,从而做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我要讲的一个方面吧。
     第二,我觉得刚才吕骥同志谈到学习传统,这是很重要的,正因为我搞的是民间风格的合唱,这是和传统密切联系的,我们国家的声乐传统,源远流长。刚才前面有些同志的发言都谈到我们的过去,古代音乐文献所谈到的一些声乐的理论,声乐实践的一些文字方面的东西,在四、五十年前,我们不是有过“洋土之争”吗,这个“洋土之争”还是有意义的,现在有的同志说起来觉得可笑,其实不可笑,这是个实际问题。我们从延安闹秧歌,就开始了“洋土之争”,闹秧歌的时候广大的老百姓那么欢迎,无论你唱什么“兄妹开荒”呀,“跑旱船”呀,“推小车”,等等,甚至一些群众歌曲。那个时候“联合团”(“”记录者注)刚成立,我们写了“联合团之歌”,群众性歌曲、民间风格,很受欢迎,还有刘炽写的“胜利锣鼓舞”那样的进行曲,但是它是有民间风格的,在唱法上也是民间风格的了。“民族民间唱法”是要很好的发展。不要完全用那种“西洋唱法”来唱中国歌曲。那时候的“洋土之争”是这样开始的。解放以后也延续了这样一个争论,我觉得它的意义正是他的延续性,所以不要一谈到“洋、土之争”就觉得可笑。
     学习传统,我有一个建议:我希望“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成立以后,我们的歌唱艺术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对于我们传统的唱法,一个是古代的文献怎样很好的整理;一个是活着的在各省的艺术家,要很好的从他们唱法中总结一些经验,研究他们的方法。
     科学的内涵方面,我建议“中国唱法”声乐学会,对我们现在还活着的民间艺术家帮他们很好的总结经验。我们这个合唱团曾经在1956年去河北昌宁县学习民歌,我们发现了一个民间艺人,叫曹玉俭,唱得真漂亮。我们现在还保留她的一个唱段《茉莉花》,这个《茉莉花》和江南的唱法完全不一样,后来编成合唱,很有效果。我记得1985年有一次演出的时候,有不少外宾来听了我们的演唱,唱完以后,那些外宾都上台来,有一个说“你们创造了奇迹”。这说明“中国唱法”。尤其是“民族民间唱法”,对于国际朋友来说是很有感染力的,且很动情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很好的来研究“中国唱法”,总结出一套经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中国唱法”声乐学会,我看这个工作,就应系统的行动起来。我寄托一种希望,因为我本人不搞声乐,我现也不搞指挥了,所以希望大家来支持这个事业,支持“中国唱法声乐学会”能够得到逐步发展,使中国风格的声乐艺术能够发展、壮大。最后,我祝愿“中国唱法声乐学会”的成立!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创造出辉煌的业绩。谢谢大家!(摘自:1996年10月中国声乐学会专刊第一期)

您是第 1252751 位访问者  
中国声乐学会 @ 版权所有 联系热线:15311206299 QQ:1029736708
技术支持:安信信息有限公司 [安吉在线]

京ICP备10030378号